前 言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以下简称“央美附中”)作为新中国设立的第一批中等美术学校之一,已经走过了70余年的光景。1953年,在徐悲鸿先生和江丰先生的亲自倡导及关怀下,央美附中开启了正规的基础美术教育历程。随着学校的不断壮大及专业教学的渐进发展,依据美术教育中造型学科、设计学科、传统文化学科等分类,不断探索其在美术基础中的教学形式,目前开设素描、色彩、速写、创作、雕塑、设计、书法、中国画、美术史论等课程。
素描作为美术训练的基本功,一直是央美附中专业教学的重点。一代一代的央美附中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精研,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且系统的素描学科教学体系。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央美附中的素描教学一直在探索中前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领域的横向融通等,素描教学也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了深刻的时代印记和鲜明的面貌特征。创办初始,央美附中借鉴苏联的基础美术教育,强调系统严格的造型学习,强调学科基本功的锻造,以全面借鉴为主,完成了素描教学系统的初步建立;20世纪60年代,强调质感、光感的表达,以明暗手段处理体面关系的技法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一阶段的作品质朴且有感染力;1979年以后,在新艺术理念的活跃氛围中,央美附中的素描教学进一步加强了透视、解剖的深入推进,突出了对结构的观照,加强了表现性及内在感受的表达;进入21世纪,央美附中的素描教学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学科适应性,设计素描得到了长足发展。
央美附中素描教学从最初的运作实践,到求索前行中思路清晰严整,同样也面临了各种各样的情况。20世纪90年代,伴随当代艺术的影响,对风格样式的追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造型认知和素描本质研究的不足;21世纪初,随着各类美术机构广泛的低龄化素描教学介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央美附中前置人才素描学习的启蒙;近年来,随着高等美术教育招生的逐步改革,针对未来高校专业需求的对应性训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描教学的审美走向,素描教学的研究任重且紧迫。对于央美附中而言,无论是取得的成绩还是面临的考验,都需要我们充分予以重视,并进一步加强论证。几十年来,央美附中历任校长带领附中不断前行,赓续传承,今日的成绩凝结着所有附中老师的辛勤耕耘和所有附中学子的卓绝努力。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素描卷》将附中自2006年以来燕郊时期的学生优秀素描作品,按人物、静物、设计进行整理,大开本印制,这不仅是对以往素描教学的思考整理,也是对素描教学的分类性研究。书中邀请教师们对所列作品分别进行点评,旨在传达央美附中对素描教学的“一得之见”,为素描教学发展深远计,愿与诸君共享,以期与兄弟院校、各界同仁深度交流和讨论。
最后,诚挚感谢为本书出版工作辛苦付出的朋友们、同事们!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党总支书记兼校长 刁婷婷
2024年9月
素描卷 静物
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专业教学体系当中,素描是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严谨、系统的素描训练,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中素描教学课程设置、作业安排一直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或几个清晰且明确的教学要求。在此之后的课程会在包含前面课程的要点基础上,再叠加新的要点。这种渐进式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绘画能力,帮助学生在处理复杂或难度较大的作业时,可以在科学合理的范畴下完成,最终使造型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附中的素描“物”这部分课程,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大致由石膏几何形体、石膏柱头、静物、室内一角、石膏头像、衣纹挂布、大石膏这些课程组成。这些课程大都以长期作业的形式开展。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训练,使学生明确要从整体的、立体的、空间的角度观察对象,要在关系中去看待对象,不能孤立地观察和描绘。
在附中素描教学中,“物”这部分的课程是比较偏理性的,此时的学生又处在感受力最敏锐的年龄阶段,因此,在达到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对物像的感受。附中希望学生通过“物”这部分课程的训练,能够使造型能力和审美感受有机的、和谐的统一在一起。
——李燕蓉
素描卷 人物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专业基础教学传统是围绕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以客观实物为造型研究之本,这是附中素描教学的主导思想,也是附中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
附中素描教学,写生物形由简入繁、从易至难、由物到人、环环相扣,旨在指导学生逐步获得扎实的形体塑造能力,培养学生用造型观念来观察世界和思考画面,树立科学的造型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将来的持续性艺术研究打好基础。
素描人物教学为头像、半身像和全身像,同期辅助解剖学课程,要求学生在对人体结构有科学理性认识的同时,能够较准确、深入地表现人物形体特征,并兼具一定艺术表现力,写生方面短期、长期相结合。课堂上保持严格的基本功训练,课下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实践。
艺术学习首先训练的是学生眼睛,即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察和认识物像的方法,树立良好、纯正的审美品味。素描人物作为高阶训练手段,更需要主动地进行整体观察和比较观察。只有对人物形态有全局认识,才能在绘画过程中拥有自主的判断力,避免被动、琐碎的拼凑。
在素描人物教学中,附中秉持对基础造型的严谨态度,传授形体认识规律和表现规律,训练“眼脑心手”的统一,即眼睛观察—头脑思考—心灵感受—手端呈现。附中素描人物课程以现场写生为主,现实的场域、鲜活的模特儿,画者“我”之存在,汇聚于画面的主控表现与独特感受。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塑造人物。
附中学生的年龄为16岁~20岁左右,正值青春满溢的年华,感受力新鲜生动。在基础教学要求之下,尽可能多地保留这份鲜活,也是附中艺术教育的特色。
——肖进
素描卷 设计
本册设计素描展示了设计思维在附中各阶段素描教学中的实践成果。
传统的素描训练课程往往根据造型对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表达难度,逐步练习静物写生、石膏写生、人像写生,这类训练通常以人物为主体的叙事类创作为最终导向,强调准确而具感受性的写生,客观、准确是其最大特征。
设计类素描课程在设置上基于附中传统素描教学难度的递进秩序,在提升造型能力的同时,以拓展观察视角、形成自主创作为目的,主观营造是其最大特征。通过“静物重组”获取不同视角的构图形式,引导学生在多个维度上进行画面的主观组织和视觉呈现,不仅需要关注主体物的描绘,还注重画面中负空间(即物体之间的空白区域)的组织与表达,主观构成画面中的正负形、黑白灰、节奏、光影与韵律等。附中在“想象透视”教学中有明确、理性的练习要求,却将表达对象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将选取在传统素描训练中罕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业制品,尝试在标准透视制图的基础上完成全因素素描。设计素描既有对自然物和人造物常规状态下的表达,也有与之对应的非正常状态的表达。根据题目进行素描表达,是这类基础训练的最后“关卡”,不同材质的表现、构图形式、光影关系、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等,都为形成特定主题的画面而存在,前序课程中积累的视觉经验将在这个练习中得到表达。
上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多元的审美意识和评价标准,在创作之路上获得主动观察的能力和打破常规的勇气。
——高晨莹
资料来源:附中
宣传部/编
2024年11月22日